wgpu 代码阅读记录

阅读 wgpu 代码记录

例子: hello_compute

wgpu 基本流程

hello_compiute是一个使用 GPU 进行数学运算的示例,核心的代码位于:

  • Shader 是运行于GPU上的代码。
  • execute_gpu_inner 是与GPU进行交互的代码 代码如下(进行了简化,详细的代码请参考 github hello_compute/mod.rs),

execute_gpu_inner 这个代码的结构还是有些复杂,我对其进行了整理,形成了一个数据流图,对照这个图来看,就比较好理解 webgpu 的各个错综复杂的实体之间的关系了。

```mermaid flowchart TD device shader_source -.-> module numbers -. create_buffer_init .-> storage_buffer module -..-> pipeline device -.create_buffer.-> staging_buffer device -.create_buffer_init.-> storage_buffer device -.create_compute_pipeline.-> pipeline bind_group_layout pipeline -. get_bind_group_layout.-> bind_group_layout bind_group_layout -.create_bind_group.-> bind_group storage_buffer -.- bind_group device -.create_command_encoder.-> encoder device -.create_shader_module.-> module encoder -.begin_compute_pass.-> cpass pipeline -..-> cpass bind_group -..-> cpass storage_buffer -.encoder_copy_buffer_to_buffer.- staging_buffer cpass -.queue_submit_encoder.-> submit submit -.device_poll.-> poll staging_buffer -.slice_bounded_receiver.-> receiver poll -.-> result receiver -.-> result ```

-[ ] 思考:可以进一步的抽象,提供一个更加友好的 API,屏蔽 wgpu 的内部细节。

各个操作的耗时

操作耗时(us)占比
poll133045%
create_compute_pipeline75626%
create_shader_module2097.2%
copy_buffer_to_buffer1204.1%
submit983.3%
create_buffer_init672.3%

如果说 poll 的时间是GPU 实际计算的开销,那么可以看到准备数据的时间耗时接近 1.5ms 了。这也是和CPU 对比时,可能会性能对比并不大的原因了

与 CPU 版本的性能对比

基于 hello_compute, 我编写了一个对比的 cpu 版本:


fn time<T, F>( label: &str, op: F)  -> T where F: FnOnce() -> T  {
    let tm0 = std::time::Instant::now();
    let result = op();
    let tm1 = std::time::Instant::now();
    println!("{} in {:?}", label, tm1.duration_since(tm0));
    result
}

fn run_test() {
    // read numbers from args
    let numbers = std::env::args()
        .skip(2)
        .map(|s| u32::from_str(&s).expect(
            &format!("You must pass a list of positive integers {s}!") ))
        .collect::<Vec<u32>>();
    let result = time("running_cpu", || numbers.iter().map(|&n| test2(n)).collect::<Vec<u32>>() );
    println!("running_cpu Steps {:?}", result);
}

fn test2(n_base: u32) -> u32 {
    let mut n: u32 = n_base;
    let mut i: u32 = 0;
    loop {
        if n <= 1 {
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}
        if n % 2 == 0 {
            n = n / 2;
        }
        else {
            // Overflow? (i.e. 3*n + 1 > 0xffffffffu?)
            if n >= 1431655765u32 {   // 0x55555555u
                return 4294967295u32;   // 0xffffffffu
            }

            n = 3 * n + 1;
        }
        i = i + 1;
    }
    return i;
}

分别进行了如下的测试 N 从 1K - 60K 的测试。 wgpu_cpu_compare

从这个的图可以看出:对比与CPU版本,在20K 规模之前,CPU 版本耗时更少,单随着 N 的增加,CPU 耗时基本上线性增加,而 GPU 版本从从 1K - 60K,基本维持不变(受限与目前的代码,GPU 版本,单次提交最多64K 数据。)

那么,当数据量持续增加,且复用 GPU 的如下资源:

  • module
  • staging_buffer/storage_buffer
  • pipeline

在这种情况下,GPU 的提速效果会更为明显。

GPU 与 数据分析思考

目前,OLAP 分析的提速主要有如下的技术手段:

  • 列式存储: 列式存储对于宽表的 OLAP 计算在 IO 上有显著的优势,因为大部份的查询仅使用宽表的部分字段。
  • 列式计算: 在内存中使用 vector 模式存储列信息,并基于列计算的方式替代行计算,从而充分利用 CPU 的 cache命中。参见 MonetDB/X100: Hyper-Pipelining Query Execution by Peter Boncz, Marcin Zukowski and Niels Nes.
  • SIMD: 基于向量的计算模式,可以充分利用 SIMD 加速能力。C/C++/Rust等语言均有编译器级别SIMD优化,也有SIMD的库,显示的使用 SIMD 的能力。

目前来看,使用 GPU 进行加速,目前还不是主流,但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,对比 SIMD,基于GPU 计算会有如下的优势:

  • WebGPU 标准已趋于成熟,Chrome/Firefox等浏览器已支持 webgpu。在 Rust 生态中,wgpu 项目已经可以支持 WGSL 并且运行在 Windwos(Vulkan/DX12)、Linux(Vulkan)、Mac(Metal)、WEB(webgpu)上,相当于已经有了一个跨平台的底层开发支持。
  • SIMD 的并发限制较大,向量宽度一般在 128b - 512b 之间,相当于4-16个整数。而 GPU 的上限要高很多,譬如 RTX 4090 有多达 16384 个计算单元(对应 AVX 512 为 16,提升了 1024倍)
  • SIMD 并不能适应 分支计算,而 GPU 上可以支持分支计算。类似于 case when 的计算,更适合在 GPU上完成。

补充

2024-08-17 编写了一个 mondelbrot set 的 CPU 和 GPU 版本的性能对比 mandelbrot-gpu